龍巖網將陸續推出客家文化、河洛文化、非遺文化等系列內容,敬請關注!
1、客家名稱“客”的含義是( B )。
A、客家人好客B、客家人是從北方遷徙到閩粵贛地區的移民,與原住民相比較是“客”C、客家人客居異鄉D、客家人足跡遍天下
2、客家先民*次南遷從(B )開始。
A、唐朝 B、東晉 C、宋朝 D、三國
3、客家先民大批南遷的主要原因是( B )。
A、自然災害 B、躲避戰亂 C、改善環境 D、無具體因
4、客家先民在遷徙過程中不忘將祖先的骸骨帶上,安居后再選風水安葬,此習俗客家地區一般稱為( A )。
A、二次葬 B、風水葬 C、舍利葬 D、撿金葬
5、客家姓氏源頭主要在( C)。
A、福建閩南地區B、中國江淮地區C、中國中原地區D、中國東北地區
6、“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是在客家人中廣泛流傳的口語,其中的“大槐樹”即大槐村在( C )。
A、河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安徽省
7、客家民系是中華民族中的(A )一支民系。
A、漢族 B、畬族 C、瑤族
8、客家大本營即客家人的聚居地,為閩西、( B )、贛南這塊三省相連的地區。
A、粵西 B、粵東 C、粵北
9、客家人中流傳的“葛藤佳話”的故事與歷史名人( C )有關。
A、陶淵明 B、李自成 C、黃巢 D、劉邦
10、客家人了解自己的祖先有多種方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是( D )。
A、到宗族祠堂祭祖B、到祖先的墓地祭祀C、詢問老年人D、查找族譜
11、( C )時期,在閩粵贛客家聚居地域內,初步形成一支同操客家話、有著共同物質文化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質的獨特漢族民系客家人。
A.東晉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12、由于漢人移民激增,一個縣的人口由唐代天寶元年(742年)的5000人增長到南宋寶佑元年(1223年)的11萬多人,這一客家縣是( A )。
A、寧化縣B、將樂縣C、建寧縣D、沙縣
13、寧化位于福建西部,閩贛邊界中部,地處“三江”源頭,這“三江”是閩江、贛江和( A )。
A、汀江 B、九龍江 C、韓江
14、客家先民進入福建寧化石壁的主要隘口是(A )。
A、站嶺隘B、甘家隘C、船頂隘D、羅坑隘
15、寧化縣建縣于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最早的縣名叫什么?( A )。
A、黃連縣 B、清寧縣 C、寧化縣
16、寧化的開基始祖是(B )。
A、羅令紀 B、巫羅俊 C、鄭文寶
17、歷史上曾經由汀州管轄,但是建縣比汀州建州更早,今屬于三明市管轄的縣是( D)。
A、明溪縣B、清流縣C、沙縣D、寧化縣
18、對客家人的界定已形成共識,那就是:“凡具有客家血統、客家文化素質和客家認同意識三項要求中任何( B )項的人,都是客家人”。
A.1 B.2 C.3
19、客家精神是客家人的優秀思想意識、道德品質、倫理觀念和( A )的集中體現。
A.文化習俗 B.生活習俗 C.生產習俗
20、客家人族群意識和生存意識特別強烈,他們秉性剛、民風樸、重感情、講義氣,好勇敢闖,富有團結斗爭精神,這種精神被客家人概括為“( C )”精神。
A、拼搏 B、反抗 C、硬頸
21、客家人的主體是中原南遷的漢人,客家先民在南遷和定居后也不斷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古越文化和畬族、瑤族等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吸收和融合了( C )文化。
A.古越 B.瑤族 C.畬族
22、學術界將客家居住地分為純客住縣和非純客住縣,純客住縣是指該縣客家人超過( C ) %的縣
A.70 B.80 C.90 D.100
23、世界客屬公認的客家祖地是指( A )。
A.三明寧化石壁 B.江西石城 C.龍巖長汀 D.廣東梅縣
24、1912 年英國傳教士艮貝爾在一本書中說:“嶺東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稱其祖先多來自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者?!边@本書是( D )。
A、《客家研究導論》B、《客家源流考》C、《嘉應州志·叢說》D、《客家源流與遷移》
25、當今許多客家人都把廣東梅州當成“客都”。而這個“客都”在清《嘉應州志》上記載“梅州人民抗元的壯烈,地為之墟,閩之鄰粵者,相率遷移來梅者,大約以寧化為最多。所有戚友詢其先世,皆來自( A )人?!?/span>
A、寧化石壁 B、贛州石城 C、汀州武平
26、位于福建西部的一條山脈,唐末以來對于阻隔中原戰亂,為客家先民提供避難之所,在石壁聚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一山脈是( C )。
A、玳瑁山脈B、寶臺山脈C、武夷山脈D、戴云山脈
27、客家母親河是指( C )。
A.閩江 B.贛江 C.汀江 D.翠江
28、客家搖籃一般是指( B )。
A.汀州 B.贛州 C.梅州
29、寧化縣南宋寶佑年間有人口38000戶,到了明代萬歷二十年只有5232戶,減少32768戶,其原因是( C )。
A、戰爭造成人口減少B、饑荒造成人口減少C、遷徙到其他地區D、回到北方中原地區
30、客家人從大陸大量遷往臺灣的朝代是( D )。
A、明代B、宋代C、元代D、清代
31、客家人稱出國謀生為“過藩”。因為他們大都是去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這些毗鄰中國(C )的國家,因之又稱為“出南洋”。
A.東部 B.北方 C.南方
32、*個出洋的客家人是廣東梅縣松口的卓滿,至今在海外的客家人已達數千萬人。目前在海外的重要客家社團組織就有( B )個。
A.100 B.300 C.500 D.1000
33、“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在客家人中這句話的準確含義是( D )。
A、客家人分布在所有有陽光的地方 B、世界各地都有客家人
C、客家人是移民 D、客家人數多,分布廣
34、海外客家人最集中密集的地區是( C )。
A、美國唐人街B、法國C、東南亞D、巴西
35、截止目前,海外客家人約有( C )萬人。
A、7000 B、6000 C、5000 D、4000
36、現在客家人分布五大洲的(C )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億人口。
A、60 B、70 C、80
37、全國目前*的一個百分之百的客家人聚居縣是(D )。
A.福建寧化 B.江西石城 C.廣東梅縣 D.廣東和平
38、客家話是客家民系的主要標志,它分為粵臺、粵中、粵北、惠州、汀州、寧龍、于桂、銅鼓等八個客家方言片??图曳窖詫W界確認( A )嘉應小片的梅縣話為標準口音。
A.粵臺片 B.粵中片 C.粵北片 D.汀州片
39、最原始的客家話從( D )形成。
A、梅州 B、龍巖 C、潮汕一帶 D、寧化石壁一帶
40、客家方言的聲調多數縣市是五個或六個,少數縣市是四個或七個,不論多少個都來源于古代四聲——平聲、( A )、去聲、入聲。
A、上聲 B、陰平 C、陽平
41、舊時客家青年婦女的外衣顏色以藍色居多,其原因是( D )。
A、不喜歡花色B、艱苦樸素的習慣C、時尚D、自己織布和染色的條件限制
42、下列服飾中不屬于客家服飾的是( C )。
A、掩腹子(圍裙) B、繡花肚兜 C、金叉銀配 D、包袱子
43、大陸客家婦女服飾最主要的標志是( A )。
A、圍身裙(圍裙)B、涼帽(斗笠四周縫布)C、頭帕D、大襟衫
44、客家地區舊時最為流行的男女都宜的服裝款式為 ( A )。
A、大襟衫 B、對襟衫 C、長袍 D、短衫
45、舊時客家婦女穿戴由自己繡制的圍裙,其繡工的精美程度,常用作衡量婦女賢德的標準。這樣的圍裙寧化民間稱為( B )。
A、圍兜子 B、掩腹子 C、腹裙 D、圍涎
46、客家婦女不纏腳的主要原因是( C )。
A、長途遷徙的需要B、思想觀念的變化C、艱苦環境中生產勞動的需要D、鄙視封建社會要求婦女纏足的陋習
47、客家女性由于與男子一樣參與體力勞動,與其它民系婦女有很大的區別,最顯著的是( B )。
A、盤髻子 B、大腳 C、穿耳洞 D、手繭
48、客家過年的年初七往往要吃七樣菜(也稱七色菜、七樣羹),它們是芹菜、蒜子、蔥子、芫荽、韭菜、魚、肉,形成這一飲食文化的原因主要是( C)。
A、營養與花色品種的搭配B、“七”字在客家文化中的特殊含義C、以諧音作比喻,祈求家庭的幸福D、飲食習慣
49、傳統客家菜的烹調特點是( C )。
A、以炸為主B、以烤為主C、以煮悶為主D、以蒸為主
50、 在傳統習慣中,客家吃芋餃的節日是( B )。
A、端午節B、重陽節C、中秋節D、春節